新闻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六病房(神经肿瘤病房)石长斌教授团队,通过一个仅6cm的直切口成功为67岁的患者实施显微镜下累及脑干的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彻底切除了肿瘤的同时,实现了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患者第二天就可以带着颈托下地活动,实现快速康复的目标。
67岁的张大爷(化名)一个月前就开始出现头晕伴右下肢活动不便的症状,以为是自己最近感冒劳累了,想着休息是不是就能好起来,哪成想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于是赶紧到医院拍了个片子,这一下果然发现了问题。原来在张大爷的脑袋里长了一个肿瘤,且紧挨脑干,求医心切,在经多方咨询打听下,找到了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石长斌教授团队。
在经过术前详尽地检查后,石长斌教授发现张大爷脑袋里长了一个不小的“炸弹”,而且紧贴脑干,挤压着小脑组织,脑干是生命的中枢,这才使得张大爷出现头晕和肢体障碍。术前仔细阅片后,石长斌教授考虑这个肿瘤可能是室管膜瘤。
此外,患者既往有肠癌、面神经炎等疾病病史,这为手术增加了较大的风险。石长斌教授团队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决定在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辅助切除这一位置比较危险的肿瘤。
在麻醉科及手术室团队的精心配合下,在电生理监测刘娜老师的协助下,石长斌教授,杜文众教授及张冬冬医生在显微镜辅助下,仅通过6cm左右的切口,打开硬膜并顺利完成了肿瘤的切除,术中可见肿瘤起源于脑干的背侧四脑室内,肿瘤中伴随着多支血管穿行其中,稍有不慎就有损伤的可能。石长斌教授借助显微器械以精湛的手术技术在生命中枢上小心仔细地操作,用时三个小时最终彻底切除该肿瘤。术后第二天,患者头晕及肢体活动障碍的症状就明显缓解,并且能带着颈托独立下床站立行走,没有任何神经功能的缺失,术后第6天,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任何后遗症。
杜文众教授介绍,电生理监测能更加安全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对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低,病人满意度高。
石长斌教授介绍,室管膜瘤是一种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通常发生在脑室系统腔室内或附近,最常见于小脑附近的第四脑室或脊髓内。因为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常常造成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的症状,还容易压迫脑干造成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等严重临床症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一经发现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六病房,一直致力于为龙江百姓提供最精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滕雷主任的带领下,着重致力于神经外科颅脑肿瘤(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脊髓脊柱(肿瘤,退变,先天性疾病等)疾病的显微治疗已经成为该病房的特色,为龙江百姓提供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