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医院发展,人才筑基。值此“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与哈医大一院建院75周年之际,推出“杰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风采报道”,展示青年医学人才敬业精神与创新活力,激励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携手奋进,共筑健康中国梦,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随着对脾脏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包括免疫调节在内的脾脏功能的认知水平已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脾囊肿、脾脓肿、脾脏良性肿瘤(脉管瘤、脂肪瘤、错构瘤等)等脾脏良性疾病的患者,全脾切除可能引起患者术后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并且终身增加严重感染的易感性。因此,外科医生自身的保脾治疗理念逐渐增加,患者对于保脾治疗的需求意愿也在随之升高。
正因如此,哈医大一院肝脏微创外科主任麻勇教授在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姜洪池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达芬奇机器人脾部分切除手术、脾囊肿去顶毁底术等精准保脾手术术式。相比全脾切除手术,精准脾部分切除手术能够最大程度为患者保留功能正常的脾脏,规避全脾切除手术产生的脾脏功能丧失,避免术后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而达芬奇机器人凭借其三项核心技术,即裸眼三维高清视野、可转弯手术器械和Intuitive直觉式运动,能帮助术者在最佳视野下,以不同的角度在靶器官周围有限的狭窄空间中进行操作,显著提高精准脾部分切除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长、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项目开展至今的两年时间里,麻勇教授率领团队已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精准脾部分切除手术近60例,患者接受度高,术后恢复佳,无并发症发生。该项技术的应用为更多脾脏良性疾病患者的提供了保留脾脏的可能性,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技术也在2023年分别获得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新技术应用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
麻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微创外科主任,黑龙江省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时,身兼众多社会兼职,包括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员、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会员、IHPBA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曾分别以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受国家公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附属病院两所世界顶级的医学中心进行访问学习。
“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是麻勇教授向肝胆外科大师致敬的信念和追求,也激励着麻勇教授在诊疗技术上不断探索进步。2007年,麻勇教授师从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姜洪池教授,在姜洪池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麻勇教授的肝胆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凭借“完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首次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新技术应用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成果二等奖。同年获评“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医疗骨干”称号。随后,麻勇教授在肝胆外科的手术技术上不断创新,提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肝圆韧带牵拉技术、动脉优先入路的部分脾切除手术、脾囊肿去顶毁底术等全新的技术理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造福患者。随着机器人手术的不断发展,麻勇教授敏锐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于2021年8月正式开展机器人肝胆手术。自此开始,麻勇教授不断拓展机器人肝胆手术术式,现已能够做到在完全机器人下完成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脏全尾叶切除等多种高难复杂的肝胆外科手术。在2022年第二届“达芬奇杯”全国机器人肝胆胰手术视频大赛中,麻勇教授的《机器人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手术视频经过初赛、复赛层层选拔,最终荣获二等奖(全国第二名)。
在科研方面,麻勇教授在肝胆肿瘤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已经于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并列第一及通讯作者在《Autophagy》、《Redox Biology》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著2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8。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各项基金经费近450万元,曾11次获得哈医大一院院优秀科研工作者,2014年荣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奖”。同时,针对临床手术中频繁擦拭腹腔镜镜头的问题,麻勇教授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全自动感控术野自净微创穿刺器,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