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守护“一老一小”生命安全 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团队硬核跨年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2 13: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22年的最后一夜,冰城的上空燃起耀眼的跨年烟花。在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内仍然内灯火通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夜以继日的忙碌在监护病床前,救治重症患者,抢救生命。
守护“一老一小”生命安全 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团队硬核跨年
【概要描述】2022年的最后一夜,冰城的上空燃起耀眼的跨年烟花。在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内仍然内灯火通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夜以继日的忙碌在监护病床前,救治重症患者,抢救生命。
- 分类:综合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2 13:43
- 访问量:
2022年的最后一夜,冰城的上空燃起耀眼的跨年烟花。在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内仍然内灯火通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夜以继日的忙碌在监护病床前,救治重症患者,抢救生命。
当天深夜23时,重症医学科同时转入了两名急需抢救的患者。一位是17岁的少年小雨,已经出现“白肺”、呼吸衰竭从外地被紧急送往哈医大一院,急诊直入重症医学科抢救。另一位是73岁的老人,肺部改变超过70%,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仅达60%。两人命悬一线!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立即抢救!”仍坚守在科室的罗云鹏医生、孔卫兰医生、王圣桃医生、韩慈医生、宋艳护士、梁雪护士等救治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迅速对两名患者同时进行抢救。
“气管插管,呼吸通道畅通,精准镇痛镇静,血氧上来了。”
“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器官功能保护,生命体征稳定了!”
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两名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这时已是新一年的凌晨1点。和往年一样,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又在不知不觉的救治任务中,用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使命担当的责任感,渡过了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跨年夜。
“现在是新年了,大家新年快乐。我们要严格落实‘一老一小’‘防重症’的救治任务,按照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没时间庆祝新年,刚参加完抢救的医生们立即为两名患者进行科内会诊。
按照未成年患者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医生们对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进行严格把控,采取呼吸机辅助,肺保护通气、营养治疗等措施,并进行精细的计算及个体化治疗。在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的精心呵护和治疗下,小雨的病情逐渐改善。1月7日,在治疗一周后,少年小雨成功脱掉呼吸机,顺利转至儿科病房,回归他2023年的即将启程的新生活。
73岁高龄的老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并发症风险极高。针对老人的病情,罗云鹏医生,孔卫兰医生为患者制定了高流量氧疗,密切监测全身状态,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24小时动态管理的精准治疗方案。由于老人因为病情极度焦虑和恐慌,拒不配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医护人员便一直陪在他的床旁,耐心的安抚她“请相信我们,和我们一起战胜病毒。”经过连日艰苦的救治,老人的身体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病情逐渐好转,精神状态明显改善。1月8日,老人被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回到家人的身边。
“尽力救治每一个生命,坚决守住重症患者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们重症人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三年来融入我们血液中的抗疫精神文化。”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教授表示,新的一年,重症医学科重点落实对“一老一小”、弱势群体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做到“应治尽治”,建立重症患者巡诊制度和重症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设立俯卧位管理专项小组,保障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抢救,不折不扣做到“保健康”“防重症”。
韩慈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 Copyright 20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05004837号